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十二金牌篇 (第3/6页)
部史书号称良史,是历代以来研究宋史的重要依据。这两本书对岳飞的观点都是持肯定态度的。但对第四次北伐的记录则混乱不堪、残缺不全,连颍昌之战的记录都缺失了一部分,更不用说朱仙镇如何…于是反对的人找到了所谓的依据,籍此认定朱仙镇事为子虚乌有。真的这样吗?其实只要顺延着这条线继续向上搜寻就会知道真相! 李心传14岁左右随父亲李舜臣住在临安,李舜臣时任宗正寺主簿,掌握官藏史书。李心传近水楼台,从小浸yin于此中,长大后科考不中,转而写成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一书。不求功名者。立书之心颇正。据此看来,这本书应该可信。但很不巧。他出生时,岳飞已被害27年;他读史时。岳飞已蒙冤41载。这段时间里,秦桧等jianian贼早已毁掉了几乎全部关于岳飞的资料,逼得岳飞的后代想回顾先人的英烈事迹都无法找到官方信史的支持。这种前提下,他写了些什么、遗漏了些什么、缺失了什么?不问可知。但岳飞的足迹散布在历史每一个角落里,没有谁能彻底抹杀!只要想找,它们一直都在。哪怕在敌人的史书里,都有端倪可查! 《鄂国金佗稡编卷16临颍捷奏》记载,7月18日,临颍县东北,张宪“逢金贼马军约五千骑。分遣统制徐庆、李山、寇成、傅选等马军一布向前,入阵与贼战斗,其贼败走,追赶十五余里” 这一条为近代宋史大家邓广铭先生所采信,但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字“逢”。在邓先生的书里,是金军来犯、张宪迎敌。 这一字之差,混淆了岳飞第四次北伐的最远端是在哪里这一命题?临颍县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