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赵桓出城篇 (第1/7页)
赵桓顿时觉得眼前迷雾被拨开了,事实俱在,看来金国人并不是那么凶残嘛。 他的心灵松动了些,能思考些问题了,如明天派什么人出城和金国人谈判… 这时他当然不知道金军之所以没进攻的真正原因,正是因开封城的老百姓。他们杀了使者、寻找武器,要巷战,这些都让完颜宗翰、完颜宗望深深的忌惮。这城里有近100万人口,如骤然面临绝境,临死反击的话,金军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! 那么再给出一条活路怎样?让城里人面临绝境、习惯绝境,进而忍受绝境,是不是更好呢? 绝妙的是宋朝上层某些“聪明理智”的人会帮着金军去顺着这思路,去完善所谓的“和谈活路”… 27日,宋朝派出和谈使臣:宋徽宗第7子、济王赵栩、首相何栗。当天何首相磨磨蹭蹭不愿上路,赵桓一连催促他好多遍,他仍频频回顾,就是不走。这真让人为难,国难当头,首相怯懦,让人拿他怎么办呢? 这时有一人走了出来,当众斥骂他“致国家如此,皆尔辈误事。今社稷倾危,尔辈万死何足塞责”此人李若水,北宋朝最后的忠臣。后人评价“北宋亡国李若水、南宋亡国文天祥。有此二人,大宋国亡,而精神不亡” 何栗终于上马了,他脚软得没法踏蹬,要人扶着才勉强坐稳。从皇宫出发,走朱雀门出城,一路上,他的马鞭居然一连落地3次! 这样的胆子,要怎样去谈判呢?但请注意:我只是说这样的胆子,却没说这样的人。何栗是个复杂的人。他并非人们印象中骄横腐朽、不知所谓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