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陈桥到崖山_哲宗亲政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哲宗亲政篇 (第3/7页)

  斗争中幸存的人都有独特预感,尤其是那些被斗争过的人。如苏轼,他感觉到危险在一步步逼近!他预感对了,不久后,宋哲宗全面开始对章惇、吕惠卿、曾布等新党人复官。复官,并不是一下子恢复到原来官职。而是一点点向上升,从闲散的、只有工资没权力的“宫观”职,如章惇这时是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,只是主持了一个道观,从这基础上升起,给一点点小实权…

    只是这种程度的升职,苏轼立即决定撤退!他写了辞职信,主动要求外放。哲宗同意了,临走前,苏轼写了份奏章,这份奏章在历史里很有名,因历代公认,苏轼当时说得太理智、太耐心、太切实了“…陛下圣智绝人,春秋鼎盛,臣愿虚心循理,一切未有所为,默观庶事之利害,与群臣之邪正。以三年为期,俟得其实,然后应物而作,使既作之后,天下无恨,陛下亦无悔”意思就是皇帝你是超级天才,年龄又处在最好的阶段。臣希望你放弃高傲遵循道理,在什么都没去做之前,先静观事情发展和臣子们的心性。要观察三年,等你看清楚,心里有底,然后再找个好机会开展工作。这样,你做了后,天下苍生才不会产生怨恨,你自己也不会后悔…

    现在让我们来切换视角,以宋哲宗的眼光来看——

    关于吕陶,他提出的两点让宋哲宗蔑视。自从亲政以来,我什么都没说没做,为什么你会怀疑到新党重新登台?开口闭口都是国家利益,似只有旧党才能代表国家利益,反之如引用新党,就是败坏国家利益了?谁给你的唯一确定权?你是皇上还是我是皇上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