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陈桥到崖山_秦桧暴走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秦桧暴走篇 (第3/6页)

席……

    赵鼎走了,他的离开很有中国特色。在中国。从古到今、从官场到民间,都有一种很耐人寻味的现象,如总有人说:某某是个阴谋家、是个坏人!我离他远远的,让他尽情去坏吧…

    说这话时,表情是激昂的、声音是激切的,仿佛自己姿态很高、境界很高,很有不与之同流合污,甚至不屑与之争斗的意思在里面…

    到底是自傲、还是胆怯?为什么不争?为什么要躲开呢?难道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真理存在吗“当罪恶滋生时,助纣为虐和漠然置之,都是错的”

    偏偏中国传播最广、最有影响力的两种思维方式——儒家、佛教,对坏人坏现象的处理方法就是不与之争。儒家的君子恪守“君子难进易退”“夫不争是为争,争是不争”等高深到能随意解释的教条。佛家更彻底,争?为什么要争?争斗是要开杀戒、犯嗔戒的…

    这时赵鼎不争的结果就是秦桧独相!接着秦桧开始了对皇帝的诱惑:

    秦桧说:面对议和,现在的大臣们首鼠两端,左右观望,当此千载一时之良机,再犹豫下去就会错过!为了大事,请求皇帝把任务只交给我一个人,不许任何大臣干预!

    这是个冒险,赌的就是赵构这时的心理。眼看着议和的曙光照来,好日子在向他招手,而他已家破人亡、提心吊胆、颠沛流离了很多年,这时偏偏手下人或*裸反对,或阴奉阳违有私心,赵构会怎么想?他最盼望的会是什么?秦桧赌他定需要帮手,一不惜一切都要去议和的人!

    历史证明秦桧眼光的犀利,赵构果然立刻做出决定“朕独委卿”他真的把议和权只交给了秦桧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