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彻在世的时候,乃至后来昭宣时代,都能够压制儒家,但是到了后头,以儒家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就已经掌握了舆论也就是话语权,而且刘彻开了一个罪己诏的先例之后,那些士大夫一流,但凡是出了什么问题,就开始逼着皇帝下罪己诏,然后呢,回头明明是下面人搞出来的问题,到最后就轮到皇帝来背锅了!
可以说,儒家算是顺利实现了他们的理想,那就是造一个笼子,将君权关在里头,遇上行事稍微迟疑一点的君主,儒家很快就能够占据主动权。当然了,在乱世的时候,嘴皮子永远比不上枪杆子,像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,儒家就开始暗弱,一直到科举的出现,儒家才真正掌握了主动权。
舒云倒是不在意给君权增加一个笼子,但是,这个笼子不能只是儒家,实际上,不管是对皇帝,对朝堂,还是对天下百姓来说,其实还是百家争鸣,百花齐放更好一些,因为唯有竞争,才能让这些学术始终保持活力,谁能够给天下人带来好处,谁就能够成为显学。黄老学为什么能够在朝堂上持续这么多年,不就是因为秦末天下大乱,民生凋敝,不得不让百姓修生养息吗?而如今黄老学之所以不得不退出朝堂,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