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此呢,自然导致了其实汉室的官吏数量同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。
因此,如今呢,完全可以通过简化版的公务员考试,从读书人中挑选出基层的官员出来,这些基层的官员呢,又需要设立监察机构,对他们进行监察,有本事的,自然可以晋升,没本事的,尸位素餐的,甚至是贪污腐败的,自然该让贤的让贤,该问罪的问罪,给后来人腾出空间来。
总之,只要财政足够给力,那么,汉室完全可以利用公考的士子制造出一个庞大的官僚阶级出来。
舒云呢,提出了这个公考的概念之后,朝堂上头为此争执了很长时间,汉室如今的官员选拔,压根没有一个成例,主要的官员呢,多半就是当年推翻秦朝,开辟新朝的功臣,其他的呢,自然就是这些功臣的手下,同乡,另外一些呢,就是各个学派举荐上来的人,在地方上名声越大,越容易受到举荐入朝为官。
但是,后续就有些问题了,总不能以后朝廷的官职,还被这些群体垄断吧,所以呢,刘邦之前就积极鼓励地方上头举荐贤才,可惜效果并不好,如今如果可以通过考试,就能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来,刘邦自然是乐意的。
既然舒云已经将这个选拔定位成了公务员考试,那么呢,自然不可能像是后来的科举一样,考什么诗词歌赋,还有什么比较务虚的策论之类的,公考选拔的是基层的小吏,而不是起步就是几百石的官员,那么,自然不可能考什么太难的东西,而且呢,录取率也不能太低,有了这样一个基调,很快,朝堂上头的官员一番商议之后,就想好了应该考什么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