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七七八章 选择城址 (第2/4页)
德伦巴郎大是激动,感激零涕的深深一躬:“多谢崔大人,整个黎族都将铭记你的大恩大德。” 是夜,崔文卿一行就在大堡渡扎下了营地。 可见幽幽草谷中,护卫骑士们搭建起了几座白色的营帐,又在营帐中间堆了一团篝火,上面架起了烤羊。 好在大堡渡口就有一座驿站,食物酒水均是不缺,得知崔文卿到来,驿丞更是亲自送来了一车美酒,以作慰劳。 待到烤羊金黄油亮,坛坛美酒也被骑士们拍开泥封打开,凌冽的酒香回合着清新的空气在营帐内弥漫来开,大是醉人心扉。 举起陶制海碗,崔文卿与苏轼重重的碰了一下,在一片大笑声中慷概饮尽。 饮吧之后,苏轼将陶碗搁在草地上,满是感概的言道:“文卿兄,回想当日你我出京安抚,真是前途未知尽是迷茫,那时候我更担心会完不成朝廷的安抚重任,然没想到的是,咱们却做得很好,不!准确来说,应该是你做得非常好,是你带领在下,攻坚克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重任,目前北地安稳、百姓安居,见此状实乃让人大觉欣慰,文卿兄也功不可没!” 崔文卿盘着双腿坐在草地上,注视着苏轼被火光染得通红的俊脸,不禁笑道:“苏兄,你我同为安抚使,何须计较是谁带领谁,谁又比谁办法多呢?崔文卿功不可没不假,然你苏轼同样也是功不可没啊,待到回朝,咱们也能够向着官家以及朝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。” “是啊,出来这么久,的确也该回去了。”苏轼笑着拍着自己的膝盖道。 崔文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