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神宗崩溃篇 (第6/7页)
块城东的荒地,约50亩,由苏轼自己耕种!这是什么?这是农民!再回想从前他反对免役法时的话!这是报应,也是上天恩惠,它让苏轼切身实地体会到了从前他所蔑视的阶级的痛苦! 当然,他这时不觉得痛苦,只要能平安活下去,就足以让他满足…从这时起,他开垦荒地种庄稼,满足于、更快乐于自己是个农民,他给这片城东的坡地取名“东坡”且以这两个字为自己重新命名!从此,他叫苏东坡了,中华民族几千年里文学天赋能排进前五的大天才躺在长风茂草里、躺在无限宽广浑厚的大地上,彻底脱离了名缰利锁,他心性提升到另一个新层面… 在黄州的第三年,苏轼有感而发,写下几行字——“自我来黄州,已过三寒食矣。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。今年又苦雨,两月秋萧瑟。卧闻海棠花,泥污燕支雪。暗中偷负去,夜半真有力。何殊病少年,病起须已白…”这纸随手写下的小感是排名仅在东晋王羲之《兰亭序》、唐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后的千古第三行书《黄州寒食帖》。它也奠定了苏轼宋朝第一行书大家的地位! 从另一方面说,这也是苏轼的悲哀。他想安静,可超人的天赋让他不断创作,直到让天下再次想起了他。这时,从京城传来了一消息——帝国最重要任务落在了他的肩上,神宗皇帝想让他修国史! 国史是记录某个朝代某位皇帝一生功罪成败的证据,无论当时还是以后,谁想研究那段历史,就必须首先从国史下手。因其重大,所以要交给最可靠的人去管。在北宋,从来都是由当朝首相兼职这份工作。可这一次,神宗居然要用苏轼这败坏朝廷名声、给新政抹黑的人负责! 这理所当然让一个人愤怒了。王珪跳了出来,他太没面子了,就算没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