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陈桥到崖山_张浚回朝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张浚回朝篇 (第5/7页)

的政治手段?还是说这是在就事论事。对事不对人?

    难道张浚真是言过其实,表清里浊的两面派?一颗有毒的种子顺利在赵眘心里生根发芽,他不由自主的顺这思路想了下去。这不怪他。他受过专业的政治培训,这些都是本能反应…

    但赵昚终于下了结论。赵构不北伐,他想北伐!张浚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抗金、计划北伐…有这个定式在就足够了!可那颗种子只要种下,就再也没法彻底拔出来!

    赵眘找爹要政策的事泡汤了,只能再想别的渠道。赵昚决定从大臣们中找帮手,第一人选理所当然是他最亲近、最信任、最习惯的老师史浩。这位史老师是非常坚挺的存在,之前一记昏招让国家失地16州、损兵3万多,却连降级的处分都没,连失去皇帝信任的危机都不存在!

    这时赵眘非常渴望老师的共鸣。可老师偏偏还是明确表态:他一如既往地不支持北伐!且严正告诫学生你被别有用心的人骗了。至于怎么被骗的,老师给你现场示范…

    史浩要求和张浚进行廷辨。在金殿上,在皇帝、在文武百官面前把事情说清楚!

    67岁的张浚不得不应战。这也算是他的诉职吧。考虑到他这些年一直生活在苦闷打压中,健康肯定是负值。可张浚完全不管这些,他壮志飞扬、复国复仇的理想,且只能由他完成的理想在等着他,他必须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!同时他想北伐,是举国之力每个官员都得配合才成。于是4月8日,张浚从江淮前线赶回了临安,他满心希望能把这次廷辩变成一积极的誓师大会,把敌对派、骑墙派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